专栏/Galgame杂谈第十三期 对“Galgame批评”的批评

Galgame杂谈第十三期 对“Galgame批评”的批评

2022年09月15日 07:00--浏览 · --喜欢 · --评论
粉丝:7856文章:86

好久不见,又是中秋又是刚开学,事情不多,我赶紧更新一篇。

 

Nga有我更新的美妙姿势h文,大家都去看看吧(我的h知识仅来自于galgame)

 


当然,这个“galgame批评”不是指叫这个id组织,而是对部分对galgame评论的批评。这篇文章理应有一个小标题,叫“探讨文化差异性与中国玩家理解的不同”,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们对于游戏的解读存在的大量问题,并不仅限于“中国玩家”,即使是日本人在评论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存在很大的理解偏差。

 


这篇文章非常感谢我校王升远老师在《日本文学文化》一课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老师的看法很相似,我与其说是一位更追求理性与真理的“柏拉图主义者”,倒不如说是更像一位喜爱讲故事推崇经验主义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之前总有人希望我能够对某一部单独的作品进行解读。但是自从我建立了自己解读galgame 的体系之后再去看待一部作品,我发现能够将一部值得评论的作品(一般讲的都是那种大体量有缜密故事情节的作品)是很难通过我个人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的。其中包含的原因主要包括

1)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具有的偏见

2)评论者难以通过共情找到作者的意图

所以,一部优秀的作品,绝对不能够只听取一家之言。曾经有句话说,叫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显然这一千种看法各有各的优劣。

 


但是我们的评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探讨得过于复杂,中国的文学评论和游戏评论向来如此。优秀的老师总是试图把一个抽象晦涩的概念变得简单而容易理解,但是有许多人反其道而行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我读过太多关于诸如,田中罗密欧、扶他自、rkr等作家作品的解读。尽管他们的游戏剧情复杂逻辑严密,而且有的还涉及到了许多关于哲学文学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少人的批评总是试图告诉读者:作者试图表现出一种很庞大的概念,在传达什么什么不同的意思或者表达什么什么东西,然后用一些很抽象理论化的东西建构一个更复杂的框架,引入一些很高深的文学理论与哲学概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剧情优秀音乐满分美术很棒”,结果发现那些高高在上的概念几乎不需要。

 


第一部分、建构者与结构者

Galgame批评的本质是什么?是建构还是解构?答案不言而喻是后者。我之前创作的整套体系,为了能够让批评的逻辑变得完整,我作为一个建构者而存在;但是当我试图去拿理论单独地分析一部作品的时候呢?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把现有的文字音乐和画面做好分析即可。

过于体系化的解读带来的是文字的枯燥和游戏的理论化。没有人想要把一个自己拿来读读的故事或者放松放松的玩物当做一种太过正经的东西对待——严格来讲,无论多么优秀的galgame,玩家不想玩就可以不玩,想玩了再推个半个小时,这才是游戏正常的存在状态。在如此松散自由的游戏环境下,把它作为一种文学作品上升到理论高度,尽管对于优秀的批评者而言能够研究出不少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对于仅仅想要创作一个读后感的普通玩家来说,没有必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解构作品的方法无异于从不同点切入去寻找作品在各个方面的价值。一个作品的好坏体现在是否能够带给玩家足够的价值。人们情绪波动的多少,收获意义的多少,或者仅仅是因为看了文字画面而感到愉悦,都是这个作品的价值。因此我们的批评更应该放在针对玩家的内容上,而不是单纯地从作品本身上进行剖析,其必然是不全面的。

探讨扶她自作品中内涵的哲学意义,如果单纯地把文字中内涵的哲学思想提取出来然后套用已有的高级理论,这种行为是科普,不是批评。

 


第二部分、文化差异与认知差异真的很大吗?

我发现,我们的批评有很多都会从“文化差异”这一方面入手去讨论,是否一个作品带来的价值观是符合地域逻辑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与宣传的问题——划分地域与划分人种。人们一提起日本就会想到樱花和服富士山或者别的什么什么,然后拿起我们自己的审美与日本的作品进行比较。就像人人都会说我读川端康成读出了日本的美,但是没人会讲说我读芥川龙之介读出了日本人的特色一样。我们把一些实体,一些可能因为地域差异而存在的实体赋予了太多抽象的意义,然后把我们的精神强加在这些东西上面。

中国人的精神不是京剧武术大米饭,就像日本人的精神不是樱花和服武士刀一样。

事实是,如果没有语言上的障碍,你会发现你和一个20岁日本普通男生的隔阂要比你妈妈的隔阂小得多,你们都能聊游戏电影动画运动,但是你和你妈妈只能聊聊怎么处理好眼前的生活,一些其他的话题则很难找到共情。我们探讨的差异性来源于我们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长辈和我们的价值观肯定不会一样——而不是单纯的因为有了国界从而简单的地把这种差异归为文化的不同。


批评中我们能发现不少的问题,总是在试图告诉其他玩家,这种认同感的不同是来源于认知的差异——他们会简单的说,因为你不是当代的日本青年,或者你没有经历过什么什么年代,所以产生了某种不同的理解。其实对于批评来讲,这种言论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的文字可以套在任何一个存在不同观点的解读上,说白了就是空话。

那么我们如何去消除这种差异性?答案是放在那里,不可能消除。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去让他适应另一种论断是需要十年甚至九年的,因而我们干脆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或者客观地给出一种解释:因为昭和时代的什么什么原因,人们在怎样怎样的环境下拥有了什么什么观点从而产生了某些行为的动机。

单纯地说“可能是因为日本民族的一些思想和中国之前的差异,或者他们的人有什么武士道精神”,我只能说是强制地带入了地域的偏见,被某些宣传领着走了十几年——人没有本质的不同。

 


第三部分、偏见与偏见的消除

我曾经提出过“偏见是不可消除的”,所以“我们不如带着偏见解读”。其实这个问题很明确——偏见的产生来源于知识与经验的不同。参见上面那部分讨论文化差异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简单地给民族做分类给人种定性格就是由于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足够多的人,或者对文化和历史了解的确实。

事实是,由于我们生活环境的不同于教育的差异性,我们看待事物的偏见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国内的玩家,如果走到一个非洲原始部落的村庄中,带给他的绝不是共情和同感,而是作为一个更发达的国家队贫穷落后地方的鄙夷或者同情——这是我们不可能改变的,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教育已经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本能性的思维定式。


作为批评者如何达到尽量的客观一直是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于是一部分转向了纯粹的理论——把作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解读,至少相对自己的认知,那些在网上或者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的解读更客观;而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深挖作品的内部,层层剥洋葱,逐字逐句地探讨作品内在的逻辑关系。显然两者都是取巧的手段,也是完成详尽解读的重要步骤,但是一旦我们过分地使用了这些办法,前者的结果是通篇都是介绍理论,后者就是过渡解读。

与偏见共存是另一种方式。我们无法消除偏见,却又不想让偏见影响了我们解读的全面性,那我们只需要做一个自我的反思——认识自己的偏见。我们未必能直接找到我们究竟具有怎么样的偏见,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环境不同教育不同等等)。从这种程度上,我们就能知道自己可能无法达到解读全面的原因。当不同有意义的解读组合起来的时候,对于一部作品完整的理解就会慢慢形成。

 


第四部分、文字解读的差异与剧情理解的偏颇

我一直赞成我们对翻译和原文有更好的理解,然后提出改进的意见。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完成的原文本不太可能再回炉重造,但是庞大的玩家基数完全可以拿翻译开刀。

最近樱花摸鱼的汉化出现了不少提出翻译改进意见的声音,对汉化的前景来讲这无疑是向好的。但是我们总是会发现,做批评与做翻译改动的似乎是两批人——一部分人专门负责解读作品,另一部分专门解读文字。

事实是,对文字的批评也是批评的一种,而这个层面则经常被忽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文字解读和剧情解读分离,造成这个问题的一大原因就是我们应不应该去批评汉化组的翻译。

答案是显然的,做好一个批评我们自然不能忘记翻译。


但是摆在眼前的障碍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质疑一个经过严格翻译和校对的文本?是否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解读不足?是不是汉化组这样翻译别有用心?又或者有别的什么?......然而尽管汉化组对作品的翻译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我们还是不能否认质量的参差。

所以最终的问题还是回到,我们如何去创造一个所有人可以自由讨论文本的环境。不少人提出做一个github来收集作品的翻译问题,我认为这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部分、对批评的批评

这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一种形式,就是对批评的批评。尽管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只不过是玩游戏然后收获快乐的过程,但是总是有不少人来做评论。

对批评的批评是提升我们批评质量的最佳方式,但是我不得不总结出网络的抽象环境带来的各种逆天言论使得我们逐渐正在流失严肃而认真的讨论。已经被我踢出杂谈并且消失的“第九篇”就受到了某些言论的攻击。

终究当观点发生歧义的时候,一般都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的不同。然而绝大多数的杠精与常年混迹在网络上的抽象人群正在试图用单纯的价值判断来反驳其他两种观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铁是金属”就是事实判断。

“我喜欢吃咸豆花”就是价值判断。

“甜甜圈同胚于带把的马克杯”就是逻辑判断。

显然我们经常大打出手的就是第二点,往往又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真的是讽刺。

 


然而尽管现在的网络环境如此,对于有尊严的批评人而言,正视这种对批评的批评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修养(尽管我认为能够有足够的耐心来解读游戏并且归纳总结成长文本或者视频的人大多都能够有理性和冷静的思考)。这种批评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含沙射影地表示自己的反驳,或者干脆重新提出一种稍有矛盾的新观点,对于头铁又比较说话有艺术的朋友甚至可以直接全面推翻——方法多种多样,终点在于能否去行动。

批评的存在就必然导致了不同观点的矛盾统一,这恰恰又是这个时代都试图去逃避的问题。原因是我们的宣传和我们的教育正在试图把人引向两个极端,而人们在极端中间的夹缝中越来越难生存,最终被迫地,或者根据时代特性地,走向了其中一个。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日本的研究,哪怕仅仅是游戏意义上的,都是充满了诸多困难与挑战的。

 


六、一些期望

可以说我已经“老了”,在这三个月中也就这一小段大概三四天的时间能抽出半个中午来写下这些文字。

然而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up主开始做galgame评测和杂谈(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只能算作在科普中),一个用心去创作的文案和内容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敬意,在这里为所有在国内推广galgame和做galgame评测的人进行一个salute。

然而一个好的评测,一个有价值的内容,或者说能够引出问题提出观点的评测仅仅是介绍或者是单纯地表达观点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还欠缺太多有优秀质量和深度的评测。

最终回归到的问题上是,我们应该对批评这种内容本身做到足够的重视,才能鼓励到所有热爱的人去思考不同方向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不缺乏优秀的读者和玩家,而有足够耐心和思想深度的人也不是少数,因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批评本身,是否真正地做到了目的与行动的统一。


 


投诉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