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维·梭罗

2023-07-08 23:21
2023-09-18 18:19
对话、情节构思时使用
总条目 18 最近时间 ↑

2023-09-18 18:19

秋色

  这些窸窣作响的落叶形就了清爽洁净的花坛,漫步其中真是一桩乐事。它们优雅地走向墓地,静静地落下,悄悄地化作泥土。它们流光溢彩,堪为生者的卧榻。它们结伴而行,轻盈灵巧,一路欢歌,共赴永久的安息之所。它们弃绝了黑纱,在大地上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审择地段,选定地皮,却没有订购铁质栅栏,而在周边林木的各个角落里喁喁耳语。有些选择了亡灵埋骨的去处,隔着地皮跟他们相遇。它们要漂泊多久才会安静地走进墓地!它们曾在高高的枝头飘扬,此时复归尘土,埋身其中,接受树下酣眠、化为腐土的归宿,既为上方轻飏的枝叶承担滋养,又为新生的子代提供哺育。这是多么心满意足的旅程!它们在教育世人如何去死。人,尽管自矜于永生的信念,却会优雅地走向成熟,而后静静地偃卧在地;深秋将尽,风和日丽,将身躯付于这派静谧与祥和,一如剪去头发和指甲。是否会有这么一天,有人却心存疑问。

2023-09-16 16:27

  在探究可能依循的法则时,我们往往充满奴性,而为了求得方便,我可能会最终探究法则,可是,成功的人生却不知法则为何物。我们很不幸地发现,自己为法则所支配,而此前却对此一无所知。自由地活着吧,迷雾中的孩子(就求知而论,我们这些孩子都迷在雾中)。生活自由的人超越了天地间所有的法则,因为他跟立法者同声相应。

  如果能过自己称为自然的生活,就算难以想象的沼泽和泥淖横亘其间,我都甘心循着磷火跋涉前行,可是,既无月光又无萤火为我指路。

2023-09-16 16:26

  我们听说有个“实用知识传播会”,他们声言知识就是力量。我觉得,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实用无知传播会”,我们将这种无知称为“美丽知识”。这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实用知识,因为,我们自诩的所谓知识不过是一种自己有所认识的妄见,它恰好让我们丧失了认识自身蒙昧的良机。我们所谓的知识常常是得到肯定的无知,而所谓无知却每每是遭到否定的知识。

  我对知识的渴求时断时续,但我渴望浸淫于自己未曾涉足的领域,这种念想却始终如一,未尝间断。我们的最大收获并非知识,而是跟天智共鸣。我们一旦发现,天地间有某种存在为哲学难以企及,相形之下,我们曾经称作知识的一切又是何等贫乏,瞬间的感悟会让我们备感新奇而讶然失措,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知识能够逾越这种境界?那便是照彻迷雾的太阳。纵然责以高格,人类所知舍此无他,不外恬然静穆、安然无恙地凝视太阳:Ώς τὶ νοων, ού κεινον νοήσεις“你能理解特例,但休想理解它”,迦勒底神谕如是说。

2023-09-16 16:26

漫步

  天才是驱散黑暗的光芒,如同间或毁坏知识殿堂的霹雳电闪,而非因白昼便黯然失色、在壁炉间摇曳的飘忽微光。

  反映自然的文学在哪里?只有用风声和溪水表达心声才算诗人;只有像农夫在春天打下木桩由寒霜冻实那样,在措辞中实实在在采用原始词义才算诗人;只要写作,就让落在纸上的文字在其根部依然附有泥土才算诗人;使用辞藻真实、鲜活、自然,几乎像是随春绽放的花蕾,尽管它们会被挤在图书馆霉变的板架之间,但依然会遵从天性,在那里每年为读者奉上鲜花和硕果,让他们跟周遭的大自然获得共鸣——也只有这样才算诗人。

  可曾有诗篇如此圆满地表达过对野性的缅想,我不得而知,因此无从征引。纵然是诗歌经典,若从这个角度审视,也会显得驯顺无力。就连我熟悉的那个自然,在古今文学中也难以找到令人称意的描绘。

  我不会接受那些单纯用以区别的名字,我对人们仍旧以群视之。尽管我可能熟悉某人的名字,但照样对他感到陌生,这个名字同样可以授予林中的野蛮人,不过人家可在自己的圈子里早已赢得了野名。我们也有野蛮的一面,或许因此而在某些时候已经留下了野蛮称谓。

2023-09-16 16:25

《夜色和月光》

2023-09-12 07:33

  作家不能单凭灵感,须在一定程度上苦思冥想。文中的好多词句起初漫无生气,可是一旦全文布局得当,这类辞藻便会因理想完满的文句而活力四射,大放光彩。而且,不但如是词句会生气贯注,作家还会挖掘出潜在的意蕴,让它们跟全文显得般配一致。面对既定的话题初次涉笔,也只能为情思和诗意提供框架和草图,经营之际,围绕着清晰的思路,好多片思段绪都会各自就列。作家乃至需要为自己另创题旨,起初服务于某些中心的文字大多只是为后续的探索,只是些毛石和基础。唯有全面处理不同时期的观察所得,作家才能切中题旨,深中肯綮地公正发论。

2023-09-12 07:32

  灿烂的日子垂青于我,那本是我的快乐之源,但我却认为自己处境不佳,行止可鄙而难以享用。一旦青春逝去,我们的自我认知就变得驳杂不纯,幸福安恬也为之所毁。

  我常常清楚自己在浅薄地纠缠,因而为鄙陋平庸的念想所制,所以,尽管无比壮丽的景象就在眼前晃动,我却视而不见。

  我精粹的青春时光是一幕见之音乐的传奇,天国犹在身边,无异于孩提时期。我们尽管野蛮放恣,却还不至于让这幕传奇流为空想。我只会将一己的真切感触付之梦想,并使自己的信仰飘逸灵动,而唯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方能称心如愿。我还获悉,我应该相信,无比邈远精微则愈益神圣显豁。我只会寄望于勇武气概,借以砥砺警策,强化信心。我要颠覆往昔,超拔流俗,以这种方式度过此生。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2023-09-12 07:32

  人的智识受制于情绪,一似云影飘过大地。我们何须过多理会,漫步者也不必为之所沮。云影只会纠缠晴天朗日。情绪袭来我便顿然止步不前,可我同时发现,云影正在飘过我驻足的方寸之地,这块地方纵然如此之小,但是,它若与情绪没有关联,便至少会让我明白,我们汲汲于怀的那种情绪是多么短暂缥缈,不足挂齿。我继续前行,瞬乎之间,阳光便洒上面庞,照彻了心田。

  沉醉和狂喜看似徒然无果,却也不无价值。尽管主宰于性灵时我们的言说会显得苍白多余,可是,如若气定神闲,智识活跃,这罕有的激情便会浮上心头而为我们的画幅着色,仿佛永远成了蘸取颜料的漆桶。所以,生命的体验终究不会不着痕迹地逝去,它纵非赤金,亦属金叶,会将我们的心智器具装点得金光灿灿。彼时我们陶醉于永恒的美景,可以任情描画,也能尽兴绘饰。尽管我们无由将灵光呈之特定诗篇,可它一经闪现便不会消失,因为它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将永远盘亘在我们的脑际。它呈示的真理会得到沉淀,及至头脑冷静,我们就能用为颜料替笔下的篇什镀金敷彩。如若无望诉诸吟唱,我就会存之记忆,终有一天它将予我装点,而让心灵的作品为之生辉且传之久远。

2023-09-11 20:01

  其实,世人所谓的禀赋就是丰盈的活力和奔腾的生机,因而,对这种特征如何称说都无关紧要,恰似浆果的芳醇,又如牛群的低鸣,这阵阵鸣叫好似黄昏时分弥漫于清凉山腰的回响,芳馨的露珠浸染了那里的空气,让那年复一年渐趋昏暗的黎明永远生气勃勃,永远恬然静谧,永远充满缅想,那景致音声,那气息风味,无不让人流连沉醉,让人陶然忘情。故而,缩小的生命之流会漫过岸堤,滋养空阔的大地,那是世世代代汲取养料的去处。这才是真正泛溢的尼罗河水。我们异常警敏,所以会拥抱命运,非但不会垂头丧气,觉得在遭受磨难,反倒会满怀欣悦,满怀祝福。我们若不曾挥霍掉这份惠赐的生机和活力,它便会在滋养血脉的同时哺育精神。牛哞并无特别之处,天堂并非在此,它基于听者的双耳。粗陋的味觉居然会赋以某种认识,上颚居然能予人启迪,这些浆果居然在滋养心智,念想及此,我不禁一阵狂喜。高高的山坡呈上了这些果实,朴素健康,芳香四溢,吃过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感官敏锐,重返韶华,无论站立还是坐卧已然今非昔比。

2023-09-11 20:00

  错过今天便无明日。人须活在当下,即时出手,在每一刻发现永恒。移心旁骛则会后悔不迭,世上不曾给惋惜遗憾留有空间。

  我们在狂猛的风暴雨雪中既满怀恐惧,又心存侥幸。我们会因这种惧意感到羞耻,因为心里清楚,好人不会战战兢兢,也从不招灾惹祸。人只要心存畏惧就有惩罚,野蛮人和文明人的直觉都没有错误。科学是解释了好多现象,似乎提供了雷电击中树木的原因,对道义因素的解释却不如我们的直觉,所予的解读尽是臆说。树木为何遭到雷击?说闪电刚好经过恐怕不够。让科学提供解释,不,没有可能,我不予理会。人该满怀惊讶和敬畏地看待一切自然现象,雷电自不例外,人该平和宁静地欣赏雷电,如同欣赏无比熟悉且绝无恶意的自然现象。正义者的脊背上有一根杆子,它顶端闪亮指向天空,肯定会将暴怒的天谴闪光导入地下,因而,这道光亮仅仅让天空显得更亮而已。他因自信而在心中竖起了可靠的导体,一旦如此,只消一截短短的电线,就能使电流转换为生命活力。人若被晴天霹雳击中,由此使人们对惩恶的力量惧意更甚倒不为过。或许,较之科学,迷信意识距本相更近。人们认为某些地方更易于招惹雷电,诸如山巅的橡树。

2023-09-11 20:00

  但愿我们在成熟之后还能葆有青春,更加健硕,永远挺进,还能在叶子周围冒出芽蕾。但愿我们收了一茬玉米之后还能收一茬豌豆,甚至还有一茬芜菁,好让大地新绿蔽野,满目葱茏。

  演说家若能对混沌的心灵成功施教,则是较影响开化的大脑更为壮丽的事功,因为教育总不免浮露浅薄,乃至不会关注受教者的心灵。

  生而为人,何须在乎他人评论?只要活得正确,那些声音就不会在你幽寂的生命门廊中激起任何回响。你的生活空寂幽淡,一如池沼。有些声响无比刺耳,多少传入了我的耳鼓,如此说来,它得向我致谢才对。

  睡醒有两重意蕴,若能告别夜间的酣眠,又能摆脱白日的沉睡,寻常生活就会抽出芽蕾,我们也会意有所钟,心有所求地走向清醒。

  既然好多目的势必难以实现,甚或不曾料及,我们便该清楚今生的某些旨趣转瞬即逝,缈若云烟。我们系念家国利益,热衷于传播自由,这种情怀强烈执着,甚而与生俱来,不会随着生命终结而匆匆逝去。

  人的一面是现实,一面是梦想。现实是理性的界域,纵便由神性的光芒烛照引领,若非弃绝理性,也难以驶入梦想的天地。

2023-09-11 19:59

《四季之歌》

2023-09-10 17:27

  大地不仅仅是死的历史的碎片,地层摞着地层,像书页一样一页压着一页,需要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专门去研究,它是活着的诗歌,像树的叶子,先于花朵和果实——它不是一个化石地球,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地球;与大地伟大的中央生命相比,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只是寄生虫一般的。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低贱,那也要面对它,好好过下去;别躲避它,也别给它起那么多难听的名字。生活未必像你那么坏吧。它只是在你成为阔佬儿的时候才看上去像穷光蛋。爱吹毛求疵的人就是待在天堂里也能挑出毛病。热爱生活吧,哪怕一贫如洗。你也许会有一些愉快、刺激和春风得意的时光,即使住在一所济贫院里。落日的余晖照在济贫院的窗户上,像照在富人的豪宅的窗户上一样熠熠生辉;春天来了,积雪在济贫院门口一样会早早化掉的。我真的看到一颗平静的心在济贫院里生活得心满意足,如同在宫殿里一样具有开朗的思想。

  让我们的眼睛失去光亮的光明,对我们来说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来的那天,黎明才是黎明。黎明到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多。太阳只是早晨的一颗星星。

2023-09-10 17:27

  让我们安定若素,置之度外,安心地干活儿,在舆论、偏见、传统、谬见和相貌的泥泞和烂泥中跋涉,因为它们是覆盖地球的淤泥;让我走过巴黎,走过伦敦,走过纽约,走过康科德,走过教派和身份,走过诗歌、哲学与宗教,一直走到一个适当地方的坚硬的底层和岩石上,我们称之为现实,说,就是这里了,没有错的

  只要我们还没有迷路,换句话说,除非我们失去这个世界时,我们才会开始发现我们自己,认识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我们各种联系的无限延伸。

  虽然遵从天性的结果是身体会逐渐衰弱,但是也许没有人会说这些结果让人感到遗憾,因为这样的生活遵循了更高的原则。

  看样子,仿佛我们的客厅用语迟早会失去它的活力,蜕变成不折不扣的客厅闲谈,我们的生命偏离它的符号如此之远,它的隐喻和借喻不得不如此牵强,在某种程度上只好通过滑道和升降梯来传达了

2023-09-10 17:26

  文明一直在改进我们的房子,可是文明却没有把居住其中的人同样加以改进。文明创造了一座座宫殿,却没有轻而易举地创造出王公大臣和国王

  谁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而且全心全意,不惜生命,我都会说:坚持下去,哪怕这个世界称之为做坏事,如同很可能到头来他们就要做坏事一样。

  我走进了树林,因为我希望从容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不是能够学会生活不得不教会我的东西,等我要死的时候不会看到我一辈子白活了。我不希望我的生活过得不叫生活,因为生活实在太吸引人了;也不希望听任生活的摆布,除非万不得已。我想十分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所有骨髓吮吸干净,生活得非常健全,斯巴达式的,把算不上生活的东西统统排除掉,修剪一块田地并且修剪得十分紧凑,把生活逼入一个角落,把生活减缩到它的最低的条件,如果它被证明是低贱的,那么就把生活的全部而真实的低贱之处领略到,随后把它告诉这个世界;倘若生活是崇高的,那么通过经历去认识它,以便在我的下一次出行时能够对它给予一种真实的描述。

2023-09-10 17:26

  大多数人过着默默挣扎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就是要人们苦苦挣扎。从这个苦苦挣扎的城镇进入这个苦苦挣扎的国家,你不得已让自己练就水貂和麝鼠的勇气聊以自慰。一种习以为常却浑然不觉的绝望甚至在所谓人类的各种游戏和娱乐下深藏不露。游而无戏,娱而不乐,因为工作之后只是绝望。不过,智慧的一种性质就是不做各种绝望的事情。

  活了一把岁数未必就有充分的资格做年轻人的指路人,因为活到老所获得的不见得比失去的多。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还没有尝试的一次实验;他们尝试过了,可是对于我却没有多少可以借鉴。倘若我有什么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一定会想到,这是我的良师益友还不曾说过的。

  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只是追求他们所看准的东西。因此,尽管一时之间只会失败,他们还是把目标瞄准高处为好。

2023-09-10 17:25

  倘若我对别的什么人也十分了解,那么我是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我自己的。很不幸,我只谈这个题目,只限于我经历的那点事情。不仅如此,在我的角度上看,我还要求每一位写家,不论先后,都能朴实而诚实地写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凭借他所听说的,只写别人的生活;比如,一些他从遥远的地方写给他的亲人的那样的记叙文字。因为如果他诚实地生活过,那么这种生活一定发生在对我来说遥远的地方。也许这些文字特别适合穷学生阅读。至于我的其他读者,他们就接受适合他们阅读的部分好了。我相信,没有人穿衣服会把衣服缝一起撑开,因为衣服合身只会让他穿上舒服。

  与我们自己那套私有观念相比,公众舆论只是一个软弱的暴君。恰恰是一个人对自己怎么看决定或者明示了自己的命运。

2023-09-10 17:25

《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