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花开之时再醉一回


原作者:星游鉴赏社丨小黑盒 

原文链接:《依依》待花开之时再醉一回

本文作者#星游社# 阿空

前言

《依依》是由埋月山枯用16天制作的古风意境向作品。在前作《爱人lover》中就已能感受到其浓厚的个人色彩,也让不少人共鸣。

作为文字类游戏,《依依》拥有出色的音画表现,主题曲受到不少人的喜欢,配音的情绪把握得非常棒,语气和间隔用的就真的像现实生活中一样。

但长度非常短,30分钟基本能看完。文本方面,语言是比较典型的中文古典辞藻,故事体验比较挑人。

对于《依依》:陌生但不新奇。不妨放开点,或许不必限于爱情。

对于想要接触《依依》的玩家:去感受就好。

“梦的解析”——剧情概要与解读

一般来说,故事诉诸于情感/感性直觉或理性思考。《依依》体现的梦幻朦胧,很明显是非理性的、浪漫的想象,难以拿理性去捉摸,更多强调感官体验。作者故意没有描述主角,以便读者更好的代入感受。

简单来说,“依依”就类似幻想朋友一样,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痛苦。在长大后或许我们已经忘记,某天在梦里兜兜转转,最后遇到的就是你久久未见的幻想朋友。《依依》的核心就是基于这个情感。

这种情感比较普遍——当我们失意的时候,多少会去寻求依靠,在梦境、幻想中得到慰藉。这种存在具象为故事里的“依依”。

梦中的“依依”,或是被压抑的各式各样的“我”,又或是日思夜想的对象,也许只是寄托自身情感的港湾,它只为你存在。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谁也说不清这当中的情愫。

你甚至可以不将《依依》看**情故事,只去感受当中意蕴。配上令人沉醉的音乐,亲近的配音,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最后以动态依依起舞作结,一个美梦,很好嘛。

道理是这么说,然而《依依》却让我难以释怀。

关于《依依》的疑惑与思考——一种召唤读者参与的表达

说实话除了感慨音画美,只留下浓浓的迷惑感。故事给我的感觉就像:深夜中情绪翻涌,于是借想象来倾泻;又或是梦醒时分抓着依稀记着的梦补全后的产物。事实上《依依》就是受作者的梦启发而生。

第一遍看完后,放空大脑看,没有共鸣;第二次就着意象再去品,阅读理解式的解读也让我头疼。与评论区相比我就像故事中的伏紫一样“什么都看不到,很幸运是不是?”

明明是广泛的主题,评论区也这么多好评,那为什么我没有产生共鸣呢?或者说,这样的故事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经历的?

从依依的介绍和作者的相关文章来看,《依依》隐含一个作用于玩家情感的目标,即寻求与玩家情感记忆的共鸣。

《依依》表面是“寻找与舍离断”,在这之下表达对陪伴自己的心中“存在”的怀念与不舍。从白日梦、作品、到纸片人或是现实中的亲朋好友猫猫狗狗,都可以借此发挥,但在故事中貌似并不能完全唤起这些。

《依依》使用意象和谜语来表达和推进,对话旁白交替不清,情节则是跳跃的,不像之前的“lover”有直接表达和较充足的铺垫。这导致《依依》表达的是间离化的事件,读者不便直接理解,从故事中抽出后思考,才进一步去代入。这意味着“抽出来的情感”才是读者的情感着力点。

但这个落点窄且薄弱,依托的是所谓的情感寄托/情爱要素。换句话说,就是与现实接点少,受众面可能并不大。

此外,《依依》使用的象征集中在场景渲染上。人物反而没有什么外延,出现的人物是具体静止的,想象空间不大。抽象了,但没完全抽。

她们尽管作为不同个性存在,但她们的任务一致,性质一致,出现后不会再见面。这对玩家而言缺乏变化,她们会被归为“熟悉的指路人”、“都是依依”。

玩家通关后可能只会记下来其中的一两位。人物作为情感的寄托点之一,反而没有情感积累。

整体表达太含糊,加之谜语和错位象征的使用,这使得故事看起来只是自我感动。阅读感与音画体验感不平衡,形式和内容间更突出的是形式美,内容是阻隔的。

这就是矛盾点,作者到底是想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还是只想让读者认识这个事件并思考?

前者是感性直觉后者是理性思考,两者作用是不一样,两者也不能同时进行。既在吸引读者,又在排斥读者。

最终营造出一个阻碍读者共鸣的奇幻世界,一些玩家吐槽剧情很迷大概因此产生。换句话说,《依依》没能成功让读者来填补感官体验的部分。

或许有人会问“那你又如何解释评论区的共鸣玩家呢?”

由于梦多涉及“自我”,着重于人物自我情感的挖掘,由于主角模糊,缺乏背景。这个情感挖掘任务放到了读者自我参与中。作者的表达既无抨击也无太多抒情铺垫,仅有个体化的情感表达,所对应的目标受众就必须要贴近作者本身。

不是读者没有能力去解读,你这语文书上都有的意象,大家多少都懂。而是《依依》的落点太窄太薄弱,难以撑起更大的受众面;加之又缺乏引导,很容易被解读出偏差。一旦被定为谜语人讲故事,读者就不会将自己投入进去,那后面的共情就难了。

短短30分钟中,出场事物多达9个,情感推进慢,情节起伏小。无论落到“文章”上还是“情感”上都是不足的。我想要么增加铺垫,要么再大胆点将情感抽象化,进一步表达新奇梦幻的感觉,吸引读者来填补其中的空白。

关于“视觉散文”

在苍蓝之风的评测中提到,《依依》或许可以作为“视觉散文”的探索。故事片段组合和散文笔风确实像“散文”,并在梦境背景下显得合理,而且《依依》还有着浓厚的抒情特点。

我承认《依依》有其特点,但是我并不认同这是所谓的“视觉散文”。《依依》有完整的虚构情节,甚至还有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设定,这与叙事散文是不同的。

不要把谜语当象征,情节跳跃当作“散”。就算不从传统文学意义上讲,没有以GAL中的“人设”“人物”为核心,也不代表人物应有的作用被抹去。而且依依其核心也不是“文章”,而是其“故事”背后的“情感”。这是不一样的。

相对于视觉小说中大部分给你讲清楚的类型而言,《依依》带有更多的含蓄和象征,这种空白需要读者参与。以及“古风”本身所自带的一些特征,最终形成了《依依》。

如果只想把人物当NPC一样的存在,确实如横板类文字游戏会好很多。

但毕竟笔者也没创作过剧本,所以这里诸位还是看一乐好了。

“一场有入场券的美梦”

综上,《依依》音画美妙也适合未尝试过古风的玩家,但在体验上则需要有一定阅历,或许还得对上电波才能直接感受到当中的情感。

所以从商业层面而言,它的位置比较尴尬,喜欢和无感可能会分化明显。若作为“摸鱼产物”,有不少人表示共鸣那就还算成功吧。

尽管笔者难以说喜欢《依依》,但也认可其中所具有的独特点。我们还需要更多讲述自己故事、富有自身特色的探索者。但也希望作者能理清表达内容,以及与之契合的表现方式。

总之,期待埋月山枯接下来的横板游戏《修理行》。

0 条评论 1 转发
评论
你还未登录哦~
评论
{{reply.createAt}}
{{reply.replyContent}}
{{reply.createTime}} 回复
{{subNode.createAt}}
回复 @{{subNode.targetName}}: {{subNode.replyContent}}
{{subNode.createTime}} 回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