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只为让你有不再做王的权力。”——《The End of an Actress》

欧美系的Gal,虽然整体上来说影响范围有限,规模也不大,但其中却不乏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像我之前曾略评过《森灵之心》和《仙女之歌》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比较独特的现实观念和价值内容,也很能反映当代西方艺术人文思潮的一些流派。而且相比于国Gal的普遍弱现实化基调和日系Gal的现代主义化,欧美系作品通常会很旗帜鲜明地、开放地表达一些偏激的观点,这其中可能有反律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一定是西方世界没能完成其价值体系在民间创作中的真正渗透的证明。


本次我们详评的正是这部作品——《The End of an Actress》

《The End of an Actress》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以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原型的女主莉莉安娜女王在被软禁期间和奉命监管她的没有明确原型的男主马吕斯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循序渐进地,并且在分析中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来整体地分析这部以单场景为核心叙事模式的单线多结局作品。

重要!!!!!!!因为这游戏汉化不太行,所以直接玩的英文版,这也是为什么本次评测写得这么详细。因为不太推荐去玩汉化。要么原版要么就看本文即可

一、历史背景的简介和本作的一些变更

首先,为了理解本作的故事内容,必须要先理清楚,本作中的法国大革命,和历史上的法国大革命有什么区别,而这些区别导致了什么结果,反映出什么内容,就在接下来的阐述中一点点地讲述。

1、女主——莉莉安娜


本作女主莉莉安娜,她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体现在:

(1)、两人的生活背景、出身、主要经历、兴趣爱好基本相同。以下是作者的后日谈内容:“她们几乎拥有一模一样的生活,作为贵族的一员在年轻时嫁给外国的王子,然后成为了女王。两人都喜欢喝威士忌、喜爱舞会。”

(2)、性格不同。仍然是作者后日谈中的内容:“根据我们后世对玛丽王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那些先贤(这里应该指的是卢梭等)”对她的评价,玛丽王妃并不是一个怀有报复性或者恶毒的女性,即便她花费了大量金钱在外饰、吉普赛人和小特里亚农上,她也不是一位有着很高政治嗅觉的女性,因此才会产生戒指丑闻等一系列的事件。”而本作中的莉莉安娜,由于她在年轻时期并没有像玛丽王妃那样,所以她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尖刻的性格,并且这种性格并没有在漫长的时期中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均指的是作品开头时的女主,即设定上与玛丽王妃的主要区别。


2、查尔斯十六世——路易十六

作为以路易十六为原型的国王,他与路易十六的区别也有很多。(当然,我总感觉这名字是不是在影射那位太子呢?)在政治方面,相比于路易十六的“妥协式”软弱,查尔斯十六世属于更加深层次的“放弃式”软弱;因此他比本身就被评价为很温柔、懦弱的路易十六来说,本作中的查尔斯十六世更加软弱,他对国政已经到了一种完全放弃的地步;而路易十六,后世的研究甚至评价他是“主动地”放弃了政权。路易十六的临终演讲也基本被考证为真实的;在和玛丽王妃的关系方面,与历史不同,本作中查尔斯十六世和本作的莉莉安娜是完完全全的类似于一种亲密父女的关系;在结局方面,本作中的查尔斯十六世在被软禁期间染上天花去世,从而没能让革命派把他送上断头台,这也成为了本作主要冲突的直接原因。

3、大革命的进程和领导阶级不同。

本作的大革命是一场一开始就在高度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领导之下,自下而上的军事革命,并且以攻陷王宫作为革命胜利的标志。革命军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备且坚实的领导体系和核心主体,这导致历史上后续的一系列不同政变和新的革命派掌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除此之外,由于欧洲局势的不同以及查尔斯十六世和莉莉安娜与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妃的差别,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要复辟王朝的想法和行为,也没有出现外国封建王朝明确干涉革命的事件;最后,与历史上一开始革命派没有想要处死路易十六不同(现在一般认为是路易和玛丽王妃多次通信外国势力试图复辟,将法军情报出卖给敌国和某次失败的越狱以及雅各宾派的极端性导致两人最终被断头),本作中的革命派由于具有大贵族的特性和新思潮的影响,从一开始就计划着以一场“公开的、盛大的、全面而充满着自由理性、人性光辉、法的精神的审判”,来彰显法国的全面新生。


二、单场景的叙事体系

本作的绝大多数剧情,都在莉莉安娜被软禁的房间之中发生。这种单场景的手法受到场景环境本身的限制极大,可以使用的叙事元素相比常规作品而言少之又少,且没有时空转换的自由,推动情节进展的动力更多是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

因此,本作的核心从头到尾都是,也仅仅是男女主两位角色。他们之间的一种关系的转变,不仅仅是反映了这两个个人关系的转变,还体现了时代变迁后,人们与王的关系的转变和对社会关系架构的更加透彻的思考。并且我们一定要认清,这种思考看似天花乱坠、虚无缥缈,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脚踏实地的。


三、王位、王权、王财

如果不能先理解王位、王权和王财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理解本作的“单线五结局”的共通点和各自所停留在的层级的。

在氏族部落时期,由于发展水平低下,部落之间经常基于各种原因相互攻打、征伐;出于这种需求,人们通常会在战争前选出一人作为部落的临时军事首领,负责在战时统领原始军队,在战后即收回这种权力。后来,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部落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战争需求和频率大幅度增加,有些人由于具有比较强的军事才能,那么他们便不得不长期担任临时的军事首领,在部落中逐渐建立起了一定的威望,权力得到膨胀,王权的雏形就初步形成了。

与此同时,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理所当然地(因为他通常是部落战争胜利的最大功臣)攫取最大份额的战争财富,使他的私人或家族财富不断增长,最终形成了王财的雏形。王财是王位产生的前提,但王位一旦产生之后,王财就相对独立出来,变得和王本身不再“紧密”地挂钩。在红色君主制下,理论上就不存在正式的王财。

最终,为了明确分工,同时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这种军事首领的权力被以一个名义固定下来,并且以某种方式传承(不一定是继承制),王位的雏形才得以形成。

但仅仅到这一步,这些首领也只是具有了“国王的职权和地位的雏形”,真正的王诞生的分界线,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理论上的争议,但是有一件事是被基本认可的,那就是王权、王位、王财的比较动态的合一。所以金闪闪真的应该感谢那些最终完成了《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诗人。为什么我们可以把他称作一位王?因为他在自己的地位被贵族会议否决时,利用治下的人民去推翻了贵族会议的决定,即用王权维护了王位。

最后,一定要注意,王位、王权、王财的正式产生可能需要极其重要的形式行为作为前提(如加冕、称王等),但一旦产生之后,更加重要的就是它们所代表的实质。例如“垂帘听政”、“奸臣作乱”、“摄政”等都只是王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移即王权的“变态”。


四、早期剧情主要内容


男主马吕斯,早年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母亲抚养长大,但母亲也因为病痛和劳累早逝,这使得他在少年时期便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在巴黎里做着一些低贱的活路养活自己,并且他的肤色也是证明了他混血的出身。总的来说,这似乎是比较传统的一个形象。

在那个时候,查尔斯十五世的执政已经到了无所作为的晚期,法国的经济开始下滑,人们的不满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莉莉安娜与查尔斯十六世的婚姻被法国人民视为“新时代来临的前兆”,他们都寄希望于这位女王能够像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女王带领英国那样,让法国再次伟大。男主作为一个幸运儿,成功地看到了在游行中的莉莉安娜女王的样貌,然后他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当然,我们认为这其中可能有偶像崇拜的因素在里面,而如何去解明这种情感,才是我们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去完成的。

然而好景不长,即便到了新女王正式上任之后,她仍然是挥霍无度,不问国事,不仅让法国的经济丝毫没有起色,而造成了法国的严重负债。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的需求越来越激烈,最终爆发了革命。

男主在加入革命军后,由于早年的经历,他更加刻苦、勤奋并且也努力学习,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除此之外,他的军事水平也出类拔萃,同时近乎孤儿的平民甚至贱民出身使得他更容易被控制,因此,他逐渐得到革命家首领的信任和器重,最终成为了革命军的头目,负责突入皇宫。与此同时,他也一直以军人的身份约束和压抑自己,相信自己是在为法国人民的真正幸福而战,从而不断地自我暗示,认为自己只是工具、只需要完成任务就好。

最终,革命军突入女王的寝宫,游戏正式开始 .....


五、单线五结局


“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去保护你的统治,那么我也有同样的勇气去结束它。”这是男主马吕斯在用剑刺入女王莉莉安娜身体前时,向她发出的宣告。总的来说,这是莉莉安娜与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上最为接近的一个结局。她们在死前死守着王的尊严,优雅而高贵地死去。她的死亡埋葬了很多本应该被人们所知的内容和故事。

这是一个极端冲突的结果,也反映了马吕斯对莉莉安娜偏执的感情,因为他违背了革命军领袖阿勒尔公爵的要求:“在马龙公开审判他们并处死。”由于这是一个在游戏开头便可以进入的结局,它更多的是为后续故事服务,因此我们并没有更多可讲的了。


我所唯一能做的,便是为了你而哭泣

马吕斯将自己的内心彻底封闭,不与莉莉安娜女王过多交流,静静地等待着行刑那天的到来,然而直到行刑结束,他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革命的本质。就像路易十六的临终演讲中说的那样,“希望我的死亡能带来法兰西人民的解放。”,他最终意识到这种审判也是非正义的、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在此刻将王权与王位混淆了。与主动放弃的查尔斯十六世不同,莉莉安娜从一开始就不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王权,也就不可能将法兰西带向光明,而她却被曾经的法兰西人民视作希望与光明的象征来崇拜,然后人民又擅自认为她背叛了他们,背叛了他们的期望。

这是一种直到21世纪初,才终于在正统学派中广泛出现的思潮,它被一定程度地运用于今天尚存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我们知道,一般认为今天君主立宪制国家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形态,君主存在的目的主要是成为一个“有力而坚固的国家象征”,从这个层面上讲,君主立宪制下的王,是更加与国家主权融为一体的,是真正的“朕即国家”的体现。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有人生下来就是王,但与过去讲究上下平等而认为不公平不同,今天我们是认为这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不应该没有选择地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尤其是在他们的权力——王权被上升为国家主权之后再被三权分立之后。今天英国等国家仍然在各大议院中呼吁废除君主制,主要都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它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王权消失之后,对尚存的王位体系的一种反思和控诉,是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真正的平等的,而后者只是单纯的君主权力论罢了。

因此,在马吕斯没能逃避自己心中的软弱之后,留给他的便只有无尽的悔恨,他一生实际上都在为了他所爱的她而战,为此他不顾自我的苦难,但到了最后,他却背叛了他自己的诺言。



这个结局是主要用来写马吕斯的。在尝试着与莉莉安娜交流之后,他深刻地发现了他对她的偏执、疯狂的爱和虚假的恨,于是最终选择亲自结束她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她被处刑的那个日子。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是以“莉莉安娜”这个坐标来过活的。

实际上,这虽然是一种偏执的体现,但却是最不应该进入的一个结局,因为它太过于半途而废了。



“她终于明白了,那些命运所赠予的礼物,实际上早就标好了价格。”

本结局作为首个正统结局(四、五结局男女主才进行了H),以女王的演讲而告终:

“你们这些聚集在这里的善人们啊!我只想告知你们,无论谣言说了些什么。我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我一直作为着一位女王而不是女性活着,尽管我在生命的最后找到了微小的幸福,但我有责任去死。”

“这是我作为法国的女王,所需要去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最后,我祈愿上帝能给予你们真正的幸福。”

马吕斯认清了莉莉安娜的本质,莉莉安娜也接受了他的爱情,在那之后,他作为革命军的首席功臣而被尊敬、获得财富和名誉;而女王则完成了她的使命,代替那位查尔斯十六世,在断头台下被处刑。但是在这个结局中,马吕斯实际上还没有认清自己,他仍然是在欺骗着自己,但这是结局五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必须先来讲讲——王的故事。

为什么王会有这样的故事?因为如果说君主专制的上方是开明专制的话,那么再上一层,便是哲人王。要讨论这一点,首先一定要明确,“王”与社会制度是没有本质联系的,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的体现。在王的概念发展了的今天,它已经是一种超阶级的存在,是只与生命本质有关的概念。它是一种对彻底二元论的批判和斗争,但又没有下坠到最黑暗的地步,没有以反律法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期待并发展着人的“自我醒悟”,但它又不会沦为斗争神权的工具,不会极端到“自我救赎”和“真正觉悟”的虚无的境地;它既不把人放到一个无限高的位置上,也不把人放到一个无限低的处境里;而是在妥协中不断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当今“王”的存在的新基调。



“马车里的女王啊!我将以我的生命来证明我对你的爱情是真诚的,你对我的爱是值得的。因为我将给予你不做王的权力。”

在这个结局中,马吕斯终于审视清楚了自己,实现了真正的平静。他已经完成了革命的任务,而革命的结果并不需要莉莉安娜的牺牲。因此,对他而言,再也没有能比得上莉莉安娜更值得自己去牺牲了的,他从来不曾憎恨过她,他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为了她,他为了她而奋斗,为了她而上战场,为了她的“恶毒”而愤慨,为了结束她的统治而抗争,他终于明白,从一开始,他参加革命就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人民和自由,而仅仅是为了她罢了。他一定会在她心中留下一生的投影,因为他用他的生命来换取了她不做王的自由。

关于她的逃狱,玛丽王妃也曾在真实历史上尝试过逃狱,只不过失败了而已,而正是因为这次逃狱的失败,她在公众中的评价才变得更加不堪,这为之后最终的判决也做了铺垫。现在男主是主管监控她的长官,他用他前半生的工具形象骗取了革命军的信任,在他们看来,他是最不可能背叛他们的人。因此,这里的逃狱结局是完全符合道理的。而男主因此被革命军迁怒,而成了断头台上的那个人,也证明了他们的所谓“审判”是多么的可笑。

在这里,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超越了物质上的关系,除此之外,他所为她赢取的,也是真正的“自由”,换句话说,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自由与西式自由完全不同,而恰恰与g c主义的自由相符合,想想为什么我们能成功改造溥仪吧,这样我们就知道,在那种时代下,“不做王”的权力是多么的珍贵,这并不是被很多人所污蔑的自由至上主义或者没有责任心的体现,也不是统治者的“无病呻吟”和形式的西式人道主义。

六、结语

由于笔力和时间问题,很多东西没有展开来叙述,例如21世纪王权与王位思潮的新内容,本作中一线五结局的内层联系、王权、王位、王财的整体联系变化的新特点和形式等。除此之外,可能我自我也感到有些无力,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可能是因为我不愿意大篇幅地引用经世代层垒形成的经典论述(尤其是在这些论述是基于神秘主义或经院哲学的时候),因为一旦要将一部具体的创作上升到这个级别的时候,就注定无法达成真正有效的同理和共情了,我们可以论述作品的直接内容、分析它的思想内核,但是当它再度上升的时候,基于架空世界的不可行性,就变得不具有现实效力了。总的来说,本作正是因为在现在的时代,所以才能产生,它非常直接地体现了西方世界中一种对整个“欧罗巴王制”的反思过程的思潮;这个无望的、注定失败而又无比正确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这才是时代落幕的最佳方式。

0 条评论 0 转发
评论
你还未登录哦~
评论
{{reply.createAt}}
{{reply.replyContent}}
{{reply.createTime}} 回复
{{subNode.createAt}}
回复 @{{subNode.targetName}}: {{subNode.replyContent}}
{{subNode.createTime}} 回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