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下雨的galgame,总是让我相信爱情

这个春天,雨下得特别多。

暗蓝的天空盖住了街道,仿佛出门就能捡到少女。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游戏里也常常下着雨。

就比如今天在玩的《雨夜迷醉时》,讲的是雨夜在酒馆与少女的邂逅,剧情不到半小时便可通关。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轻到几乎没负担的故事,在雨水的晕染下,令人格外沉浸。

雨,制造出一种无法拒绝的情绪包裹。



1、雨是一种情绪引擎,而galgame擅长启动它

我们在电影里看雨,是镜头;

在小说里读雨,是文字;

但在galgame里,雨是一种「沉浸的场域」。


我越发觉得galgame是个很神奇的媒介,它可以由自己完全把控节奏。

电影的情绪表达往往是镜头流转,比如角色现在情绪低落了,表情如何,雨开始下,角色抱头痛哭,紧接着是下一个画面。

小说则是象征,需要脑补,得靠点想象力才能代入其中。

我们galgame就不一样了,它就像直接把你的头「按进雨里」。



这应该也是我玩游戏一直追求的沉浸感。

galgame有画面,有音乐,有对白,有文本,还有最关键的——「我的手在点」。

每一行对白、每一帧画面,都是我主动点出来的。


心理学将它叫做「控制感(perceived agency)」。

意思是:当一个人觉得“这是我自己在掌控的”,就更容易投入进去。


galgame剧情完全不会催促,可以在某一句台词上卡十分钟,也可以一下子连点跳过。

这种由自己来决定「要不要继续」的权利,会让玩家更想留下来。

如果放在番剧里这样「水时长」,估计就得快进了。



所以说,我觉得galgame擅长用雨,不只是因为雨有“文艺氛围”,更因为它和galgame的节奏逻辑天然匹配。

因此我收集了很多雨的cg,对我而言,是一种值得反复体验的氛围。


2、湿润的世界,给了靠近的理由

我一直觉得,雨是浪漫最温柔的剧本。

它不像晴天那样张扬,也没有雪那种“必须配合奇迹”的仪式感,而是湿湿冷冷的地降下来,渗进那些原本该保持距离的人际关系。

一把伞、一个屋檐,就足以让两个人产生靠近的契机。

可以说是偶然,但我觉得,是命运借天气偷偷开了一扇窗。


这就好比有一天下雨,我突然和厂长的女儿躲在同一个屋檐,然后一场关系,就这样从雨里生出来了。

和《民工女友》一样,情侣因雨结缘,在雨中虚构着他们的爱情与梦想。



很多作品都会苦心孤诣地安排角色初登场要多震撼、设定多巧妙。

而另一种登场方式就只需要考虑情绪合理就够了。

家不能住了,就去青梅竹马家里轮流住;

迷路倒在路边,刚好被当地少女捡回家。



当然,除了生理上的靠近,也有精神层面的。

《悠久之翼》中,教堂外的大雨里,少女浑身是血地袒露伤痕,却仍在雨里说「我还是喜欢你」。

《命运石之门》里,红莉栖夺走冈伦的初吻,才能说出口那句「快启程吧,一定有人在等你」。



它们或许套路、或许重复、甚至可能略显做作,但情绪是真的。

在雨中发生的靠近,总是带着一点宿命的味道。

雨替他们做了决定,于是,感情就开始了。



3、我渴望的,是一场可控的失控

想起小时候每每因为没有伞而淋成落汤鸡,

我反问自己:真的喜欢雨吗?


也许说到底,我喜欢的是雨所承载的可能性。

我会在雨天幻想,是不是会有人,在这样的天气里靠近我?

是不是会有一段情感,就这样,在这片湿润里悄悄发生?



我当然知道现实是沉重而笨拙的,人与人之间的靠近常常伴随着迟疑与防御,大多时间都是沉默的。

现实也不可能成为galgame。

我只是喜欢一种感觉,就和我喜欢玩galgame游戏一样,即使不是真实的靠近,却怀以真实的感情。

就像我说的,一场可控的失控。

说白了,就是一种被允许的幻想。



美学家铃木大拙曾说,东方艺术的精髓,在于「留白中的动情」。

那么,什么是留白呢?

比如「今晚月色真美」?

比如「你有信心帮我重新穿好和服吗」?

情绪不是要一下子爆发出来的东西,而是需要慢慢沉进去。


我们讲「含蓄」,讲「意境」,讲「余韵」,比如中国画里的「计白当黑」,画面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留白的那一块。

还有昆曲、古琴这些传统艺术,它们讲「收」,讲「缓」,讲「停顿的美」

galgame的浪漫,其实也正是这种「留白美学」的延续。



很多人说它慢、绕、不讲重点。

但它从不强迫你接受情节,玩与不玩都是你自己的事,它就在那里。


很多人说galgame里的爱情是套路,是服务幻想的工业产品。

我也经常分享自己的幻想,被评价为哥布林或死宅生前画面。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觉得吧,浪漫不是确定的关系,也不是完美的结果,只是一个可能性罢了。

这世上又有多少必然的事情呢?

多么沉重的生活呢?

不如一起幻想一下吧~

兴许待会下班就有一场绝美的雨与邂逅。

#期待分享一些雨的cg



2025年5月5日 书

蒹葭

1 条评论 1 转发
评论
你还未登录哦~
评论
{{reply.createAt}}
{{reply.replyContent}}
{{reply.createTime}} 回复
{{subNode.createAt}}
回复 @{{subNode.targetName}}: {{subNode.replyContent}}
{{subNode.createTime}} 回复
回复